近日,商品牛市引爆的A股周期股行情呈現疲態,素有“周期之王”的有色金屬板塊指數較年內高點大跌30%,龍頭股紛紛折戟。巨震之下,機構對后市仍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銅、鈷等主要金屬價格仍處上行空間,相關公司利潤尚未兌現,估值優勢依然顯著。
有色金屬板塊巨震
有色金屬板塊近期深度回調,申萬指數較高點大跌30%,同期上證指數最大回撤為10%。龍頭股紫金礦業、贛鋒鋰業、洛陽鉬業等股票較2月高點下跌約30%左右。
去年4月以來,在全球需求上漲、庫存低水平等因素催化下,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漲。倫銅價格從4371美元啟動,最高漲至9617美元每噸,漲幅近120%;倫鋁和倫鋅分別最高上漲53%、68%。A股資源股行情隨之引爆,有色金屬板塊指數自去年4月以來最高上漲近100%,紫金礦業、贛鋒鋰業等龍頭股股價翻倍。
有色金屬板塊具有波動性大的特征。今年2月以來,申萬有色金屬指數振幅達30%。同樣,在去年4月末至8月初行情啟動時,有色金屬指數最高上漲43%,隨后1個多月快速下跌16%,而同期上證指數最高漲19%,最大跌4%。
近日,在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主辦的投研會上,廣發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巨國賢表示,當前大宗商品和有色金屬股票的走勢和2005年類似,金屬價格持續攀升,但股價和金屬價格的漲幅不同步且出現劇烈波動,直至2006年相關公司利潤得到體現后,股票才走出一波大行情。就當前來看,有色金屬板塊部分公司的業績增長還沒有確認,和金屬價格漲幅相比,目前股票估值仍具備一定優勢。
中金公司關于2021年十大預測中也提到,受益于全球需求繼續恢復、部分金屬需求受節能化等大趨勢的支持、部分金屬供應恢復節奏偏慢,有色金屬板塊有望成為A股2021年的領漲板塊之一。
工業金屬迎來景氣周期
國際商品價格走強是有色金屬板塊上漲的核心因素,但有色金屬具有強周期特征,如果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金屬的需求可能不及此前的水平,金屬價格上漲的空間和可持續性引發投資者擔憂。
巨國賢認為,現階段以銅為代表的金屬價格上漲,核心原因是需求的快速提升。當然,近年來供給端資本投入不足,也是導致供給不足、推動價格走強的重要原因。結合碳中和、東南亞基建的中長期需求來看,銅價依然保持上漲趨勢。
短期需求方面,電力設備需求依然強勁,空調也在進入旺季。太陽能、風電和電動汽車需求增速也較快。
中長期需求方面,巨國賢認為RCEP貿易自由化和“碳中和”將成為銅消費增長核心驅動力。
RCEP貿易自由化可能引致全球初級工業產能的進一步優化配置,大宗商品中的有色金屬需求的新興增長點將逐步轉向東南亞國家。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或將推動工業金屬進入新一輪的需求景氣周期。此次RCEP的簽訂,或將成為全球基礎原材料產業新格局的開端,使得全球基礎原材料產業增長的接力棒逐步轉交給東南亞等國家。
此外,“碳中和”的逐步落地也將大幅拉動銅的需求。“碳中和”對于銅消費的驅動作用分為兩個方向。一方面針對發電側,以光伏、風電、核電、儲能以及氫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對銅金屬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以汽車電動化為代表的用電側對銅金屬的需求。
“碳中和”增加銅需求的同時,也制約了鋁的中長期產能。電解鋁目前庫存較低、需求逐漸進入旺季。考慮到中長期電解鋁產能得以控制之后,供需緊張狀態有望中長期存在,因此電解鋁變成一種中長期較為優質的資產。
新能源金屬高歌猛進
除了工業金屬外,伴隨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的飛速發展,鋰、鈷等新能源金屬價格一路高歌猛進。截至3月12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為每噸8.35萬元,一周上漲了6000元/噸,四個月現貨價格翻倍。不僅是碳酸鋰,鋰電池中所需的其他鋰鹽價格也持續走高,從年初1月份至今,碳酸鋰價格上漲近60%,氫氧化鋰漲價35%,磷酸鐵鋰漲價近20%。
與此同時,金屬鈷價格節后最高上漲達50%。相關公司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寒銳鈷業等股價從2020年低點啟動,迄今最大漲幅超過3倍。
新能源車銷量大增、貨源供給不足等是新能源金屬上漲的主要原因。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高達584.7%,2月中國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2.2GWh,同比增長超過28倍。
巨國賢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的鋰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鋰價未來一段時間或將進入更高中樞的震蕩區間。期待新能源車超預期增長或新興市場需求爆發(儲能領域等)導致鋰價突破震蕩區間,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
風險和機遇并存
雖然機構看多的聲音占據主流,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疫情好轉,美聯儲超發貨幣可能帶來潛在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巨國賢認為,上半年的金屬價格的上漲是由需求上漲和庫存低位驅動,和美聯儲放水關系不大。但這并不意味著美聯儲的貨幣釋放不會作用于金屬。隨著美國疫情逐漸緩解,美元貨幣乘數有望逐步回升,下半年中國可能存在輸入性通脹風險。
其他小金屬方面,受益于航空行業需求向好,鈦材將保持高景氣度,鉬鎢稀土價格有望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