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產業集群、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群、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再“放大招”!
日前,廣東省發布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有效擴大內需、強化制造業產業根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改革開放、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綠色發展、強化民生保障服務等多個方面,共33條舉措來高水平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
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實現新進步,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到2035年,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成效,科技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平衡,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加快形成,美麗廣東基本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持續有效擴大內需
意見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其他城市協同支撐的創新格局;推進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支持橫琴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支持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支持南沙打造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承載區。
在大灣區互聯互通方面,意見指出,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加快“數字灣區”建設,促進人員、貨物、資金、數據等高效便捷流動,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圳被寄予厚望。意見指出,要增強廣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支持廣州強化綜合城市功能,建設教育醫療中心、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支持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在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方面,意見指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培育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和國內外品牌消費集聚區。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強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因地制宜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
堅持制造業當家 打好外貿“五外聯動”組合拳
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制造業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
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意見提出兩大關鍵舉措,一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集群。推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海洋牧場等產業,新增若干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瞄準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搶占制高點,前瞻謀劃打造一批未來產業集群。
二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群。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深化“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培育工程,鞏固壯大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此外,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
發展培育企業少不了優質營商環境支撐。在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上,意見指出,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廣州、深圳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注冊制改革,加快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健全期現聯動市場體系。
作為外貿大省,廣東還將繼續促進外貿業發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意見指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穩住美歐等市場,拓展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市場,新打造一批萬億元級、千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等六大進口基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支持企業建設海外研發、生產、物流、展銷及倉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