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記者1月8日從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投資策略發布會上采訪獲悉,2025年,上海未來產業基金將有一系列投資項目落地,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學、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都是上海未來產業基金要聚焦的方向。
2024年9月,總規模100億元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正式啟動。該基金由上海市財政全額出資,基金期限15年,可根據情況申請延長3年。風險寬容上,堅持市場化運作,寬容失敗、盡職免責;投資模式上,采取“直接投資+子基金投資”方式。其中,直接投資主要投資未來產業領域重大戰略項目,對子基金設有回購讓利機制。
“我們將關注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材料等,未來希望和子基金投資人一起探索新的更多的方向。”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總經理魏凡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上海未來產業基金希望聯合社會資本,給予資金充分的自由度,助力科技成果實現從0到1的轉化。
當天會議上,魏凡杰介紹了未來產業基金理念和投資策略。他表示,“賦能上海和中國的顛覆式創新轉化,這是我們的使命。”基于對顛覆式創新發展的理解,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提出三個定位:第一,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是耐心資本,目標是推動中國從0到1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第二,上海未來產業基金要構建全球化人才社區,通過母基金紐帶,把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項目經理人和投資人的頂尖智力和能力在同一個平臺上打通。第三,搭建開放創新平臺,以母基金為基礎,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平臺的聯合,聯合風險投資機構一起推動顛覆式創新的概念驗證,希望能摸索出更多適合中國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范式和新模式。
魏凡杰表示,在上述理念下,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的投資策略也有三個角度:首先,希望支持更多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希望支持平臺性的技術方向,支持具備顛覆產業潛力的技術創新。其次,以人為核心,支持具備創新潛質的科學家和擁有科學家精神的創業者和前沿科學轉化能力的投資人,希望支持更多年輕人共同成長,包括年輕科學家、年輕創業者和投資人,一起探索屬于中國的未來。再次,希望做主題式孵化,推進中國特色的主題孵化,堅定支持科學家的科技成果轉化,希望和新型研發機構包括國家實驗室一起推動和探索中國的機構化創業新模式,同時基于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的資源體系,希望給科學家、創業者和投資人一個全時段、差異化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