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子霖
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創新企業正在成為央企投資基金投資的重要方向。12月以來,中國國新和中國誠通與合作方發起籌設的兩只百億級投資基金先后完成簽約。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成為兩只基金的共同方向。
前不久,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政策措施,推動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兩部門明確,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以具備硬科技實力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創新企業為主要投資標的,長期支持陪伴科技創新企業成長壯大。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中央企業共管理126只創投基金,認繳規模529億元,已投資金額313億元,主要投向先進制造、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在推動科技攻關、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積極響應政策號召
12月21日,誠通科創投資基金合作簽約儀式在京舉行。該基金總規模300億元,首期規模不低于100億元。中國誠通、中國石化、中國航油、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中國誠通了解到,該基金將充分發揮母子基金放大投資功能,加強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央企產業鏈上下游科技企業的投資力度,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價值發現與價值培育,打造創新生態圈。
由中國國新與杭州市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的國新創投基金也在12月早些時候完成簽約。該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存續期15年,以具備硬科技實力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創新企業為主要投資標的,長期支持陪伴科技創新企業成長壯大。
“具有技術創新性顯著、團隊專業度到位、市場需求匹配度適合、社會責任感明確和成長潛力巨大五方面特征的企業會成為央企創投基金的重點關注對象。”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具有獨特核心技術或專利技術的初創企業更容易獲得央企創投基金的青睞,因為符合“投硬科技”的要求。
國務院國資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出臺的政策措施明確,中央企業要圍繞主責主業,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重要技術,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以創業投資基金為“探頭”和“觸角”培育新質生產力,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需求投資優質創新項目。
在田利輝看來,潛在的成長空間也將成為關鍵考量因素。在“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原則指導下,央企創投基金會傾向于選擇那些既有良好發展前景,又能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也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和支持平臺。
央地合作提供資本支撐
記者注意到,兩只基金的籌設階段均有地方政府的深度參與,其中中國誠通聯手北京市海淀區政府,中國國新攜手杭州市政府。
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張革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誠通科創投資基金著重關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綠色低碳等方向,與海淀區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高度契合,將在市場上形成顯著的投資示范帶動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共同解決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中面臨的市場化資金不足的問題,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撐。
“央企與地方政府的聯手,特別是在‘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這一目標上的合作,可以產生政策導向、資源整合、產業發展、風險分擔和資本耐心等五方面效果。”田利輝認為,央企通常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背景,而地方政府則能夠提供政策支持、地方資源,以及對當地市場的深入了解。兩者結合可以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為早期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同時還能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和發展環境。
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在國新創投基金合作簽約活動上提到,希望以此次簽約為新起點,持續深化中國國新與杭州市在基金組建、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產業并購等方面的聯動協同,共同構建現代金融創新新高地,共同塑造新質生產力新高峰,共同推動一流營商環境新升級,實現更高水平的互惠共融、合作共贏,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田利輝分析認為,地方政府往往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轉型,而央企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功案例。雙方合作不僅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還能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對于高風險但潛力巨大的硬科技項目來說,央企的資金注入可以幫助分散投資風險,使得地方政府敢于更積極地參與此類項目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