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中文字幕精品动漫一区_上课时同桌在我下面做污的事_色老汉影视

首頁 > 科創板 > 內容
賦能科創 培育耐心資本的“安徽解法”
2025-01-20 08:21:32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近日,安徽科訊人工智能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5億元,成為安徽省人工智能主題母基金設立的第8只子基金,由科大訊飛、合肥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共同出資設立。截至目前,該主題母基金已設子基金認繳規模近137億元。

  當前,“科里科氣”的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銜枚疾進,空天信息、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交相輝映,勾勒出安徽現代化產業體系版圖。

  映襯在資本市場上,近幾年,“安徽板塊”的能見度和顯示度急速提升。2024年8月,總部位于安徽宿州的佳力奇登陸創業板,補齊上市公司在安徽16個地級市的最后一塊拼圖。截至目前,安徽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184家,全國各省份中位居第7;科創板上市公司共有24家,位居中部第1、全國第6;2025年1月9日,海螺材料科技登陸港交所,安徽境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7家,形成境內外上市公司多梯度、跨板塊的培育體系。

  并購重組好戲連臺。合肥市國資委收購半導體領域上市公司文一科技,淮河能源收購控股股東旗下資產淮河電力,蕪湖市國資委收購新材料公司神劍股份……2024年12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分類施策、分業推進,摸排建立潛在并購企業清單,同時探索設立科技型并購子基金,前瞻布局控股型并購基金。

  破題科技金融,“安徽答卷”奮筆疾書。近年來,安徽矢志推動科技金融向深水區拓展,探索形成專營化組織機構體系、全生命周期金融產品體系和全鏈條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努力構建“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創新出一套耐心資本的“安徽解法”。

  創新模式:重大科技項目“長錢長投”

  “在企業從初創到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金融機構的長期支持,是典型的耐心資本支持科創企業的受益者。”埃夫特董事長游瑋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智能工業機器人領域需要長期投入且數額巨大。2017年,埃夫特在上市之前即獲得中國農業銀行支持的海外并購貸款,完成對意大利W.F.C集團的收購,整體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

  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安徽大力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已建在建擬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13個;重點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發布《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并已建立1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資本耐心,才有產業的耐力。讓耐心資本“長錢長投”,投早、投小、投科技,安徽探索出一套創新打法。

  ——模式創新,讓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是安徽打造聚變能源科創引領高地的標志性項目,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2023年,聚變新能通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央企民企”的商業化創新綜合體融資模式設立,引入合肥產投、中石油、蔚來等共同出資,采用“調整+增資”方式進行股權融資。同時,開展“銀團+短貸+使用者付費方式”的債權融資新模式,由國家開發銀行作為牽頭行組織銀團貸款,批復建設項目短期貸款,保障前期用款需求,銀團貸款最長期限30年。

  ——政府領投,讓新興產業“聚企成鏈”。安徽是最早布局量子科技產業的省份之一。2017年底,由安徽省投組建的量子科學產業發展基金正式啟動,總規模計劃100億元,一期基金存續期10年,主要投向量子科學領域及其上下游企業前沿技術。

  “一棟樓,一個產業鏈,即是一個生態圈。”通過政府引領,產業要素集聚,目前,合肥市量子信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國盾量子成功上市,國儀量子等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量子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平臺賦能,為初創企業“雪中送炭”。2024年8月成立的合肥超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3D納米結構制造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落地合肥科大硅谷。超奈科技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研發了全球唯一基于飛秒光片系統——雙光子面投影(FP-TPL)技術的納米超快3D打印設備樣機,其水凝膠平臺可支持樹脂、金屬、半導體、生物蛋白等多種材料復雜3D結構打印。當年10月16日,由安徽國華暨綠丞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領投,短短60天,超奈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

  多元接力:全生命周期體系打出“組合拳”

  科技創新具有不確定性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更需耐心資本的支持。近年來,安徽著力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耐心投資,“基金叢林”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在“科技—產業—金融”體系中,安徽經歷三次迭代,圍繞十大新興產業方向,已建立“一產業一基金”的基金體系,創立天使基金群、主題基金群、功能基金群等,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領撬動作用,形成“基金促進產業、產業反哺基金”的良性循環體系,逐步構建起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

  緊跟國家戰略部署,安徽目前形成以十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為主體、以國資“6+1”基金為協同、以“一產業一基金”為模式的產業基金體系,總規模超3000億元。側重于為初創型科創企業服務的“雛鷹計劃”“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與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省級種子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天使基金群,最高投資損失容錯率達80%。

  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體系累計設立母子基金154只、實繳規模合計616.23億元,累計投資項目637個。“清科私募”數據顯示,在皖落地的私募基金共2254只,其中天使投資基金54只,創業投資基金780只,產業投資基金1420只。

  中部及長三角地區首只AIC股權投資基金花落安徽合肥。2024年9月30日,合肥產投和工銀資本、合肥工行共同簽署股權投資基金戰略合作協議,意向基金規模100億元。

  2024年10月30日,合肥鑫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建信金融共同出資設立的建源新鑫(安徽)股權投資基金,成功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成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以來,18個大中城市首只備案落地的AIC基金。

  暢通“募投管退”鏈條,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在安徽也有了新路徑。2024年初,安徽躋身全國第六個區域性股權市場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地區;經過近一年探索,12月27日,安徽六部門聯合印發《安徽區域性股權市場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努力構建運行高效、交易活躍、功能完備、風險可控的私募基金份額交易平臺,加速暢通資本循環。

  2024年4月,安徽首只S基金——合肥市共創接力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完成注冊設立,規模28億元。“S基金將促進基金份額流通、加快基金投資回收,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服務科創企業的‘接力跑’中,實現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全周期支持。”合肥興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睿說。

  ——耐心信貸,從“談戀愛”到“過日子”。據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徽在全國首創“共同成長計劃”,提出以優先權為基礎的跨周期動態平衡銀企收益風險的解決方案,銀企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簽署“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函”,簽約企業可在更長期限、更高額度內獲得穩定信貸支持,簽約銀行享有股權投資、結算服務、債券承銷等優先權。銀行授信評級由看“資產”到看“知產”。

  醫療初創企業合肥中科普瑞昇前期研發費用投入巨大,融資額度已超公司營收。中國工商銀行合肥科技支行與其簽訂了期限5年的“共同成長計劃”,為該公司專屬審批3000萬元授信額度,并約定未來企業成長后向該行讓渡“認股權”“上市募集資金賬戶開立優先權”“債券承銷優先權”“代發工資服務行優先選擇權”等權利。“銀企雙方從‘談戀愛’轉向‘過日子’,長期陪伴、共同成長。”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張朋能說。

  “共同成長計劃依舊在不斷‘成長’。”上述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相較于傳統信貸模式,共同成長計劃在貸款期限、貸款額度、利率彈性、企業價值、共享合作等方面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安徽省開展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簽約銀行108家,簽約企業超1.1萬戶,貸款余額超1600億元。

  ——耐心產品體系,從“看過去”到“看未來”。為破解科創企業普遍缺乏抵押擔保條件難以獲得信貸融資的難題,安徽以投行思維引入商業貸款,從產業基金已投或擬投企業中篩選優質科創企業,建立白名單,組團批量向試點銀行、投資機構推薦科創企業,銀行、投資機構開展“先投后貸”“先貸后投”“貸投同步”等“股權+債權”雙輪驅動金融服務。

  “貸投批量聯動從以往‘基本看企業的過去’轉向‘主要看企業未來’。”陳睿介紹,2024年3月,廣發銀行合肥分行為興泰資本投資招引的、尚處于天使輪階段的初創類科技企業合肥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批復1000萬元授信。截至2024年10月末,安徽省“貸投聯動”模式累計為1552戶科技型企業提供581億元“信貸+股權投資”組合資金支持。

  營造氛圍:為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源頭活水

  科創出題,金融答題。當前,安徽正暢通資本循環通道,積極營造耐心氛圍,創新耐心生態的“手法、步法、打法”,為安徽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源頭活水。

  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為代表的科教力量為基礎,與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深度融合,培育出獨具安徽特色的科創土壤。

  ——創新平臺,打造耐心資本支持科創“試驗田”。為招引科大海外學子回皖創業,吸收更多高層次人才留皖,安徽全力打造科大硅谷這片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2022年12月,科大硅谷引導基金注冊成立,總規模300億元,注冊規模50億,鼓勵“投早投小”,最長15年存續期,并在全球范圍內招募耐心合伙人。截至2024年9月,科大硅谷片區新入駐科技型企業1725家,累計集聚科技型企業和科創服務機構超6000家,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超6萬名,并設立海內外創新中心12家,集聚各類基金200多支,總規模超2300億元。

  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公司董事長吳海龍表示:“通過機制創新和市場化運作,匯聚來自全世界的創新力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將科大硅谷打造成新質生產力的‘高產田’。”

  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是安徽首個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成立近兩年來,金改區通過高位統籌、機構設立、創新產品、平臺搭建等一系列舉措,探索出一條科創金融改革發展之路。目前,金改區已建成9家總行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和1家總公司級科創保險中心,在全省設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子公司等68家,累計推出190多款科創金融產品,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矩陣。

  ——賦權改革,讓科技創新動能充分涌流。如果將科技成果轉化比作科技創新的新引擎,那么以中科大為試點的“賦權改革”是點燃這個新引擎的點火器。通過明確成果所有權賦權范圍、賦予科研人員部分所有權、轉讓學校留存成果所有權等方式,采取“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模式,為科研人員創新釋放新動能,實現高校、科研人員、轉化企業、地方政府四方共贏。截至目前,安徽省106家單位全面推廣的賦權改革機制創新累計賦權成果1109項、估值約5.6億元,為安徽加快建設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注入強大創新活力。

  ——政府牽頭,以耐心心態營造耐心氛圍。耐心氛圍的營造,既要有政府的牽頭帶動,更是政策對后端風險保障的支撐。為解決信貸資金的“后顧之憂”,安徽進一步完善科技融資擔保服務和風險補償機制,在全國率先創新推出了“科技擔”“批量擔”“科聯擔”“科轉擔”等特色產品,政府性科技融資擔保覆蓋省市縣三級。當前,安徽省級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已超4億元,累計撬動新發放科技貸款1972億元,惠及2.3萬戶科技型企業,有效解決金融機構“不敢貸”問題。

  在培育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方面,安徽擁有“合肥模式”等成熟經驗。圍繞科技金融,安徽打造多維度政策支持體系,逐漸摸索出以耐心資本賦能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安徽樣本”。

  更多的優質企業,獲得充分的“活水”潤澤。晶合集成近期公告,向其全資子公司皖芯集成增資,并引入農銀金融資產和工融金投基金等外部投資者,增資金額高達95.5億元。晶合集成相關負責人介紹,皖芯集成是公司三期項目的建設主體,項目計劃建設12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產能約5萬片/月。

  更多的融資對接,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安徽開展“大數據+名單制”融資對接活動,不斷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新興產業和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探索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金融支持路徑,加倍釋放安徽在“科創+產業”賽道上的優勢潛能。

  更多創新“組合拳”,讓耐心資本向“新”涌流。2024年10月以來,安徽組織多場萬企融資對接會,進一步打造科技企業組團式金融服務。整合銀行、證券、保險、擔保等各種金融要素資源,聚焦科技型企業具體金融服務需求,推動“貸款+投資”“貸款+擔保”“貸款+保險”“債券+擔保”等不同金融業態的組團式金融服務模式。

  勇立潮頭,安徽奮楫爭先。近期召開的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緊抓關鍵環節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奮力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走在前列。安徽正加速提升科技型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各項任務,積極推動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落地見效,奮力譜寫安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部分圖片由蕪湖市委宣傳部提供)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
圖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