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市場即將收官。正如我在9月初明確提示的,整個9月份市場主力可能要進行結構性的調倉,不排除市場有較大的震蕩調整的風險,但是它不會破壞整個戰略性牛市的趨勢,我們應該跟隨主力同步的調倉換股。
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歷史回顧。在十三五規劃當中,主力資金的投資主線是在供給側改革上,他們側重布局了一些低估值的周期性成長的股票,所以在16年17年兩年間,很多周期性的股票形成了持續性的上漲。
隨著2018年中美貿易風云的出現,國家在調整經濟策略的時候,比較推崇一些消費類的價值白馬,所以在18年19年這兩年時間,主力機構重點布局的就是一些有成長空間和較大市場份額的消費概念股。到了今年2020年和未來2021年乃至十四五規劃的綱要出臺之后,可能主力資金的投資將會轉移到科技領域。這個也是新冠疫情結束后,中國新經濟開始加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
我們會從十四五綱要當中看到很多關于中國科技革命和核心科技突破的一些文字和關鍵詞。我仔細的看了十四五規劃的一些綱要性文件,國家重點提出要大力發展進口可替代的一些科技行業,尤其是對于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板塊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可能未來都會成為主力資金重點關注的對象。所以十四五期間我們相信科技行業的快速崛起,將會使得 A股市場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科技浪潮。
再加上海外留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快速回國參與新經濟建設,中國未來新經濟建設所涉及到的像新能源、生物醫藥,尤其是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板塊,都可能會成為下一步主力要重點布局的對象。
國家提出要讓中國資本市場成為助力中國新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而且也會加快科技類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的力度。所以從今年四季度,到未來兩年,科技概念中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上市公司,是值得我們去布局的。
所以對于整個第四季度的市場策略來講,我給出來的一個最明確的結論就是大家不要慌,一些高價消費概念股的回調,并不會導致A股市場出現大規模的趨勢性調整,這個時候大家要跟隨主力同步調倉換股,一定要調整到十四五規劃所涉及的、已經回調到位的、未來有重大成長空間的低估值科技類公司中,尤其是新基建當中的上市公司,是值得我們大家高度關注的。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